當前,俄羅斯與烏克蘭戰況仍處膠著。烏克蘭身處黑海地理要塞,也是糧食出口大國和歐洲能源通道,無論俄烏沖突后續發展如何,其對世界經濟格局尤其是全球農產品市場將產生重要影響。短期來看,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將受供給溢價推動,全球通脹風險加劇。長期來看,大國尋求能源、科技以及食品安全的需求上升,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將面臨進一步重構。外交戰場的各種紛爭大概率也會影響到中國與歐美主要國家的經貿聯系,貿易格局將發生較大轉變,中國農產品進口調劑和下游收益風險加大。
一、全球糧食供需趨緊,糧食安全風險加劇
受南美極端天氣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糧食供給本就處于緊張狀態。根據美國農業部2022年2月《世界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2021~2022年全球小麥庫存消費比為35.28%(同比下降0.25%),降至近5年低位。玉米庫存消費比25.29%(同比下降0.39%)。俄、烏是全球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國,俄羅斯小麥產量和出口份額分別約占全球的10%和16.9%,烏克蘭小麥、玉米和葵花粕的出口份額分別占全球11.6%、16.4%和60.9%。俄烏緊張局勢將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并進一步加劇主要糧食供需缺口
俄烏沖突將增加烏克蘭小麥、玉米和菜籽作物產量不確定性。烏克蘭的小麥種植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地區,當下已基本在俄軍等勢力控制范圍之內,玉米和菜籽產區主要集中于中北部地區,圍繞第聶伯河兩岸分布相對分散,俄烏沖突正在該區域持續發酵。烏克蘭能否正常進行春季施肥和冬小麥收割存在不確定性,玉米和菜籽生產也將面臨不可避免的影響。若烏克蘭小麥和玉米減產,全球谷物總產量將進一步下降,總供給收緊。
俄烏沖突還將導致黑海地區港口運輸受阻,影響農產品國際貿易和運輸,全球糧食供應鏈遭受沖擊。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和8月至11月份分別是烏克蘭玉米和小麥的集中出口期,一旦俄、烏沖突升級導致港口運輸受阻,將直接影響兩國谷物的進出口。一方面,黑海港口物流將面臨癱瘓,俄羅斯和烏克蘭谷物出口將面臨無法交付或延遲交付的風險,全球進口商將被迫轉向歐盟、美國、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等其他地區尋求替代進口來源。另一方面,黑海港口物流中斷也可能影響到鄰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以及哈薩克斯坦的出口。一旦黑海地區的谷物出口遭遇任何中斷,將對國際糧食供應鏈造成沖擊,并進一步加劇全球范圍內的食品通脹。
緊張局勢將對全球糧食安全,尤其是中東、北非對農產品進口依存度較高的國家產生較大威脅。烏克蘭每年超過40%的玉米和小麥運往中東或非洲,比如埃及約80%的小麥進口自俄羅斯和烏克蘭,黎巴嫩有80%的小麥進口源于烏克蘭。這些國家谷物的進口依存度較高,如果烏克蘭谷物出口受到干擾,可能引發中東地區局勢動蕩,增加全球糧食安全的風險。
二、 緊張局勢將推高谷物價格,加劇通脹風險
俄烏沖突導致貿易不確定性風險增加,引發了市場對谷物出口前景的擔憂,小麥、玉米和大豆期貨呈現上漲趨勢。2022年2月23日全球農產品期貨價格已經出現跳漲,截至3月1日下午2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5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7.2575美元(漲幅5.07%),小麥5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9.84美元(漲幅5.35%),大豆5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16.90美元(漲幅3.25%)。俄烏沖突加劇了玉米、小麥等飼料糧供應量變化,潛在的不確定性推升全球價格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進一步加大整體通脹壓力,推高中國進口谷物成本。
俄烏沖突將導致全球能源供應危機進一步發酵,并間接影響全球糧食種植成本增加。一方面,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主要的化肥生產國和出口國,俄烏沖突持續發酵將導致烏克蘭的化肥工業陷入危機,加劇了全球化肥市場供應短缺?;适袌龉┬枳兓瘜⑼ㄟ^價格傳導,刺激市場轉向生產成本更低的作物,全球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面臨縮減風險。另一方面,俄羅斯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等能源輸出國,在美歐等國不斷加大經濟制裁的背景下,國際油價飆升的可能性不斷上漲,農作物生產成本將受農機用油及化肥價格上漲影響,這也將進一步推高全球糧食價格。
面對當前全球不斷飆升的糧價,不排除出現國際糧價炒作,進一步加劇全球范圍內的食品通脹,并拉升我國部分糧食品種的進口成本。
三、 中國農產品進口調劑和下游收益風險加大
全球農產品貿易格局面臨調整,中國主要進口糧食品種調劑難度增大。俄烏沖突將對兩國的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大麥、葵花籽和菜籽等產生重要影響。當前緊張局勢對中國小麥和玉米市場影響暫時有限,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21年中國小麥和玉米自給率分別為93.51%和91.16%,自給安全度高,即使在俄烏沖突升級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障我國的糧食需求。
但我國大麥和葵花籽油自給率僅為24.32%和22.36%,對外依存度較高。2021年中國自烏克蘭進口大麥321.4萬噸,在中國大麥總供應量的占比為19.49%,如果斷供,中國進口可能需要轉向其他兩個主要供應國法國和加拿大。中國自烏克蘭和俄羅斯進口的葵花籽油分別占中國總進口量的69.40%和28.31%,合計達到97.71%,進口來源相對集中。2021~2022年油脂類主要供應國加拿大菜籽減產、南美大豆減產、印尼棕櫚油出口限制,疊加原油價格驟增等因素,油脂整體的基本面強勢,風險溢價大幅累積。
俄烏沖突將削弱中國通過進口葵花籽油對其他油脂進行替代的預期,若后期地緣政治升級,全球進口貿易需求將向南北美地區轉移,或刺激價格進一步上行。在進口貿易格局和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我國利用進口品種調劑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大。
此外,玉米、豆粕和油籽等飼料糧供給緊縮和價格攀升使下游養殖業利潤承壓。隨著俄烏兩國沖突不斷升級,玉米、豆粕和油籽等飼料糧的出口供應受到明顯影響,國際市場風險溢價不斷升高,油脂及蛋白粕價格不斷抬升。中國油粕市場在進口供應收緊、進口成本大幅攀升以及庫存消耗加速的影響下,供需緊張格局會進一步發酵。